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922章

關燈
第922章

“這裏的大放厥詞不含貶義,而且還有欣賞的意味。蘇軾學步歐韓,有所謂韓潮蘇海之稱。從詩歌發展史的角度看,看到蘇軾以文為詩的重大開創意義,這也是他超拔出的蕓蕓文人眾星,一躍而成為一顆明月似地,萬人瞻仰的超級巨星的重要加分籌碼。因了這一點,他基本算是有以來,文學最為偉大的人物沒有之一了。先看一段詩史的概述:在南北朝之前,基本屬於文學的初級階段,那時的文駢散結合,並沒有太多的規制,順著心性,有感而發就行了。這時候的文,如果刨去文字晦澀年代久遠的因素,他們表現出來的,是一種原始的情懷。有時候,最原始的,未經有意雕飾的東西,才最接近事物的本源。到了南北朝的文學自覺時代,自《詩經》,《楚辭》之後,詩歌就開始在行文中剔除掉散文的因素了:整齊排斥不整齊,韻排斥散,偶排斥奇,典雅排斥通俗,書面語排斥口頭語,等等。這種褥麗雕飾的文風在外表上看是很漂亮很美的,就像一個絕色美女。所以在六朝之後,這儷采於百句之偶,爭價於一字之奇的風尚一直沒有衰退下去。誰都喜歡美女,但是我們知道,很多美女都是花瓶,很多美女是整容整出來的,化妝化出來的。當一個美女醉心於自己外表的艷麗已經能吸引足夠多的眼球,那種認可感已經滿溢到如同之時,絕少會有人想到去增加自己的內在修養。那些詩賦的作者也正如這些美女。最後到了一個階段,就連士大夫認定的,賦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功能,已然失去。有時候,還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。有個很著名的例子,忘了是誰說的了,大致意思是,揚雄寫了篇賦想勸說皇帝少建點宮殿,但是由於寫的太好了,皇帝就決定按照他賦裏的描寫建一座這樣的宮殿。當然作用的漸漸失效還在其次,關鍵是那種鋪張文,極聲貌以窮文的思想,已然扭曲了行文的本意,把文學引入到了織構鋪比的窄路了。到了唐代近體詩的產生,標志著詩完全脫離散文的形式,凈化為一種純詩。可以說,這是以詩為詩對以文為詩的否定,是純詩對非純詩的否定,是人為藝術對自然藝術的否定。這一否定,無疑是詩史演進的重大飛躍,直接造就了詩歌的高峰,讓無數後人仰止。(詩歌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這裏不題)就藝術形式來說,主要是詩史內在矛盾的結果。以致後來的批評家們產生了誤解,以為這就是詩歌的基本樣式、本質特征和藝術標準,後人只需踏著的腳印,重覆的音調就可以衛冕了;反之,如果與唐人唱了反調,批評家們就會感到如聞噪音而要掩耳。這就造成了傳統審美的惰性。這種惰力,延續到後來,就使得傳統的詞被認為是不雅正的,不合規範的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